2020中國茶界
十大新聞
2020.12.16 帶你一覽全年重點茶葉資訊
1
打贏脫貧攻堅戰,茶產業托起貧困村的“致富夢”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三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文件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黨中央認為,完成上述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后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
茶產業作為茶農以及山區經濟的重要支撐和致富產業之一,扶持茶產業,助力農戶引導著企業今年的茶事活動以及營銷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調研時曾說道: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能夠在這里脫貧奔小康,做好這些事情,把茶葉這個產業做好?!?。
實際上,在“十三五”期間,產業扶貧也為337個涉茶貧困縣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鞏固拓展茶業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會是今后幾年的重要目標。

2
首個“國際茶日”
展現中國品質
今年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茶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國際茶日”系列活動致信表示熱烈祝賀。同時指出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作為茶葉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愿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鑒,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3
共抗疫情
茶界有擔當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界大受影響。開春之際,春茶生產與銷售大受影響。眼下的形式不容我們思考,茶行業各界人士迅速行動,挺身而出,支援疫情前線,采購應急物資,贈送愛心茶葉給一線抗疫人員。茶產區政府、茶企團結一心,在疫情下有序地復工復產。在此背景下,我司也積極向當地政府和湖北災區捐贈物資,積極參與到疫情后的經濟復蘇的工作,以茶扶農。在危難關頭,全國茶人同力協力、共克時艱,彰顯了茶界的高度社會責任與擔當。

4
2020迪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中華茶文化(茶產業)全球推廣”啟動儀式暨專委會第一次理事會議在北京舉辦
10月23日下午,2020迪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中華茶文化(茶產業)全球推廣”啟動儀式暨專委會第一次理事會議在北京舉辦。會上,宣布“2020迪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中華茶文化(茶產業)專項委員會”正式成立。
為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促進與世界各國的文化溝通與交流,推動中國文化企業和產品走向世界。中華文化促進會以“文化·民意相通的橋梁”為主題組織建設的中華文化館將首次亮相2020迪拜世博會。但由于疫情原因活動延期至2021年10月1日開幕。
28個茶葉地理標志產品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
歐盟理事會當地時間7月20日作出決定,授權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在中國境內的100個歐洲地理標志產品和在歐盟境內的100個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將受到保護。據協定條款顯示,28個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入選首批保護清單;四年后,協定范圍將擴大,以涵蓋雙方額外的各17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中包含31個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秴f定》將為雙方的地理標志產品提供高水平的保護,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志的產品,為中國茶葉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提升市場的知名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根據協定條款,中國相關產品,有權使用歐盟的官方認證標志,有利于獲得歐盟消費者的認可,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茶葉的對歐出口。
評茶員、茶藝師職業工種
退出歷史舞臺?
7月1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對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目錄有關安排進行公示的公告》。根據公告內容所示,涉及到茶行業的職業資格(工種)有茶藝師、評茶員。其中,茶藝師工種擬于9月30日前第一批退出;評茶員工種擬于12月31日前第二批退出。
據了解,加上之前已經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茶園園藝工、茶葉加工工,至2020年底,原有的茶行業四大職業(工種)職業資格證書將全部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盡管評茶員、茶藝師退出了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并不意味著這兩個職業取消了,只是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機構發生了變化,由原來具有信用背書的國家機構變成了用人單位或第三方機構,認證主體從政府向用人單位轉變,實現“誰用人、誰評價,真正讓企業說了算”,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使評價與培養、使用與激勵相結合,拓展了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對推動技能提升行動、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具有重要意義。
7
茶企年注冊量十年大增649%,超60%集中于批發和零售業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茶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以茶帶旅、以文興茶、等各種以茶為主題的品鑒交流會、博覽會、文化節等競相開展,成為當下茶業發展的新亮點。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茶葉相關企業132萬家,2019年注冊量為31萬家,較十年前上升了649%。
茶葉早已走出了單純農作物的范疇,日益形成一個橫貫一、二、三產業的龐大產業鏈。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茶葉相關企業多集中于批發和零售業,占比超60%,處于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業則占比10%,隨著科技手段的提升,茶葉消費市場正在進入更廣泛的領域。
8
茶葉質量檢測獲新進展,中國農科院研發10分鐘測茶多酚含量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在茶葉質量安全因子快速檢測技術上獲得新進展,成功研發出一種茶葉中多酚含量快速檢測技術,10分鐘內即可測定出樣品中的茶多酚含量。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上。另外,該團隊前期已建立了基于有機溶劑在線揮發濃縮·微流控紙芯片農藥殘留速測技術,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的難題,顯著提高了在實際樣品快速檢測中的性能。
據團隊首席魯成銀研究員介紹,茶多酚是決定茶葉滋味及保健作用的主要成分。傳統茶多酚含量測定以福林酚顯色反應為基礎,但由于福林酚試劑與茶多酚的反應本身非常緩慢,需要2小時左右才能達到穩定狀態,因而傳統茶多酚含量檢測方法存在操作復雜、耗時、試劑消耗大以及成本高等缺陷。
9
陳宗懋院士團隊成果獲國家科學術進步獎二等獎
1月10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研究員團隊領銜的“茶葉中農藥殘留和污染物管控技術體系創建及應用”科研項目,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陳宗懋院士率先提出要以茶湯中的殘留量作為制定茶葉中MRLs(最大殘留限量)的原則,并被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歐洲食品安全局等國際官方機構認可,重構了茶葉中MRLs制訂的國際規范。這是我國第一個作物產前農藥選用體系,解決了茶園農藥安全選用問題,降低了飲茶者的高毒農藥暴露風險。
10
“國家茶葉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公共平臺”上線
10月28日由中國茶葉學會、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題為“科技引領·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2020中國茶葉科技年會在江西婺源開幕。神州數碼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信息”)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聯合打造的國家茶葉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公共平臺歷時一年多籌備正式上線。平臺將助推茶產業數字化轉型,帶動金融下沉并賦能茶產業發展,以產業振興、區域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助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 日 邦 海
白天最高溫度為23度,夜間最低溫度為8度溫度非常舒適;濕度為38%,體感非常干燥;雨水天氣不適宜戶外出行,出行請您帶好雨具;無持續風向一二級,空氣質量為35,優,空氣還是非常好的。(本站所有氣溫數據來源于中央氣象臺。)